近日,历经4个月激烈角逐的“2025Wind星选理财师大赛”全国总决赛落下帷幕。华夏银行6名理财师凭借深厚的专业积淀与出色的实战能力,从全国近3万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,斩获“精英理财师”及“百强理财师”荣誉。
让我们一起领略华夏银行这些优秀理财师的风采。
百强理财师 - 毕艳华
当那座标志着2025年Wind星选理财师全国百强荣誉的水晶奖杯被举起时,光芒映照着华夏银行西安高新支行理财师毕艳华的脸。3年前,她默默地埋头坐在三尺柜台后,如今,她的名字已跻身行业精英序列。
破圈
把“我不敢”变成“我可以”
2022年,毕艳华还是一名坐在支行柜台后的核算岗员工,每日与凭证、账本为伴。但是凭借会计的敏感和对专业的向往,她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资产配置理论。那些无人催促的夜晚,她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学习要点和心得体会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她考取了AFP金融理财师证书。
2022年5月,毕艳华的职业轨迹第一次发生改道。她被推向银行的最前沿——大堂。
对她而言,这无异于一场“社交洗礼”。最初的挑战并非业务本身,而是“不敢”与陌生客户对话。为了攻克这个“不敢”,她提前到岗,将业务宣传折页摆得一丝不苟,像在柜台核对账目一样,让熟悉的条理和整洁给自己“底气”。
“不敢”开口,就主动寻找开口机会。看到客户因排队烦躁,她鼓起勇气上前安慰、引导;遇到老人不会操作智能手机,她就蹲下身来,努力成为“会说话的说明书”。
一天两天三天……,从按捺内心紧张强迫自己“开口”,到自然熟练地与客户交流,厅堂的方寸之地,成了培养她沟通能力和理解金融服务本质的课堂:懂规则,更要懂人。
2024年初,当西安分行鼓励厅堂服务经理转岗理财经理的机会出现时,毕艳华内心经历了不同念头的拉扯。期待与惶恐并存——她深知,这意味要从“处理事务”转向“经营信任”,绝不是易事。敢,还是不敢?
这个倔强的姑娘,给自己的回答是“我可以”!这一次的转型之路,是一场系统的知识重构。她构建了一套“三维学习体系”——自学、培训、请教。
自学时,她将产品信息制成详表,逼迫自己从“流程执行者”变为“产品解读者”。培训中,她像海绵一样吸收市场分析框架,将碎片认知系统化。请教时,她敢于不停追问:支行行长用一个个案例为她剖析利率波动下的人心浮动,产品经理则陪她打磨客户方案的结构。
真正的考验在实战。起初,她只敢从最熟悉的客户入手。客户李姐,有10万元闲置资金求稳。毕艳华没有推销单一产品,而是充分结合李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,尝试用专业知识,为她构建了一个中低风险组合,并清晰解释“为什么这样配”。
三个月后,李姐因收益满意专程致谢,“哎呀,你还真行,收益比我预期的高多了!”
这句简单的认可,在初试啼声的毕艳华听来,比任何业务考核满分都更加珍贵。满意之余,李姐主动将闺蜜韩女士介绍给她。韩女士是一名企业高管,日常工作繁忙,无暇打理个人资金。
毕艳华先与韩女士进行了两次深度沟通,全面了解她的风险承受能力、短期流动性需求和长期财富增值目标,然后结合市场趋势,定制了“稳健型银行理财+低风险固收产品”的大额资金组合配置方案。之后每月提供1次精简版资产报告,并用3分钟语音介绍关键变动以节省韩女士时间。
一年服务期内,毕艳华依据市场动态3次调整配置策略,在韩女士突发资金周转需求时,又快速协助调整,释放部分资产流动性,解决了燃眉之急。这次服务,不仅让韩女士的资产达成预期收益,更帮助毕艳华突破了“不敢”服务陌生客户的瓶颈。
信心大增的毕艳华,从此更加坚定地踏上财富管理之路。2025年Wind星选理财师评选,在她看来又是一个绝佳的“练兵场”,她积极报名参加。
备赛期间,她构建起“学习+实践”的闭环:在学习上,既持续追踪市场动态、捕捉宏观经济与各类资产走势关键信息,又深入研究优秀理财案例;在实践中,通过虚拟盘针对不同客户画像反复模拟资产配置方案,重点打磨“根据客户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配置比例”的能力。
最终不仅深化了对不同市场环境下投资逻辑的理解、形成更具针对性的客户服务思路,还夯实了专业基础,进一步掌握了多元资产配置策略,以扎实的专业储备和从容姿态迎接评选挑战。
尾声
你的下一个“破圈”,会在哪里?
毕艳华的逆袭,不是靠天赋,而是靠“主动破圈”的勇气。她的经历告诉我们,所谓成长,就是不断打破“我不敢”的壳,长出“我可以”的翅膀。
毕竟,人生最大的投资,不是买哪只基金,而是投资自己——那些你为学习熬过的夜、为沟通鼓起的勇气、为客户付出的真心,终将在某一天,变成你人生的“高光时刻”。
此刻,不妨问问自己:你准备从哪里开始,打破自己的“不敢”?毕竟,最好的未来,永远始于此刻的勇敢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