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能你并没有注意,新能源汽车,折叠屏手机……这些越来越多走进你我生活的科技产品,它们的核心部位,都离不开一种特殊材料——聚酰亚胺(PI)薄膜。
高性能电子级PI薄膜技术门槛极高,我国长期依赖进口,美日韩企业占据着全球市场80%以上份额。
在浙江金华,一家名为中科玖源的新材料公司,正潜心攻关PI薄膜国产化。企业的雄心是:“我们想做的不是替代,而是超越!”
“黄金薄膜”
聚酰亚胺薄膜被誉为“黄金薄膜”,并非仅仅因为它颜色呈黄色,更因为其性能卓越而且价格高昂。它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薄膜类绝缘材料,在电子行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这种材料的优异性能令人惊叹:它能在-269℃到280℃的温度范围内长期使用,短时间内甚至可承受400℃的高温。同时,它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、电气绝缘性能、阻燃性和化学稳定性。正是这些特性,使它成为柔性电路板、芯片封装、显示面板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关键基础材料。
然而,过去这种材料的技术和产能主要由美国杜邦、日本宇部兴产等国际巨头垄断。实现聚酰亚胺薄膜的国产化,成为我国新材料领域必须攻克的堡垒。
攻坚克难
浙江中科玖源作为一家专精特新企业,选择了这条艰难但至关重要的技术攻关之路。2019年,怀揣着对行业的热忱与使命感,创始人许辉押上全部积蓄创立这家企业。
经过艰苦而坚韧的跋涉,从新能源车驱动电机专用PI绝缘漆撕开技术垄断的口子,到研制无色透明PI薄膜(应用于折叠屏覆盖层)、高性能双向拉伸PI薄膜(具备优异力学与绝缘性能)、锂电池正负极粘接剂等,6年间,企业“从0到1”攻克了多个技术难题,逐步构建起产品矩阵,成长为国内柔性显示、柔性电子用高性能聚酰亚胺材料的领航者。
目前企业已申请发明专利180多件,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85件,跻身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、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、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行列。
但PI薄膜的研制和生产过程极为复杂,需要跨越从实验室技术到产业化生产的“死亡谷”。
从单体的研发生产,到浆料的制备,再到薄膜成型和终端产品制造,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、资金和人力进行研发、试验和磨合。整个过程不仅周期漫长,而且投入巨大,涉及先进设备的购置、高端人才的培养以及大量的研发经费支出。
同时,由于技术难度高、不确定性大,还伴随着较高的风险,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,就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延误甚至失败。
对于中科玖源这样的科技型企业,面临的典型困境是:研发周期长、资金投入大、轻资产无抵押物。企业需要持续投入研发,建设高标准生产线,同时要吸引高端人才,这些都需要稳定的资金支持。
金融破局
面对科技型企业的独特需求,传统单一银行的信贷支持往往难以匹配其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。华夏银行杭州分行创新服务模式,携手杭州银行通过“浙科联合贷”服务机制,为企业提供1800万元授信支持。
两家银行通过联合尽调、联合授信、联合管理方式,实现高效协同。联合贷款资金将用于中科玖源技术升级、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,为其加速国产替代进程提供金融助力。
这种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:联合授信可以分散银行风险,同时也避免个别银行提前抽贷带来的企业风险,为企业提供更为稳定、有耐心的金融环境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针对科技企业技术指标经常领先于财务指标的特点,这笔贷款打破传统融资模式对短期财务数据的过度依赖,更加注重企业的专利技术、成长逻辑和商业潜力。这种评估方式的创新,更加契合科技企业的发展规律。
PI薄膜的国产化替代和超越,意味着我国在柔性显示、芯片封装等高端制造领域将获得更稳定、更经济的关键材料供应。这对于下游的智能手机、新能源汽车、低空经济、航空航天等产业都具有重要意义。
华夏银行杭州分行通过“浙科联合贷”支持中科玖源,正是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实践。这种合作模式,不仅支持了一家企业的成长,更是在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。
在这片薄如蝉翼的“黄金薄膜”上,承载的不仅是技术突破的梦想,更是科技强国战略的实践。华夏银行正循着打造“科技金融”特色的战略路径,助力更多梦想照进现实。

